學承電腦忠孝分校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7608
出處 : 數位時代
在全球網路發展的歷程中,中國大陸的特性有別於其他國家:在時間上,70年代之後出生的人才是真正主流消費者。在空間上,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差距,猶若似縮小版世界,且各自以陡升的斜率持續成長著。因為這樣的特性,任何一點創新都可攫獲巨大市場。因為這樣的特性,留給創業者的空間也是足夠大的。
每 當回顧時至今日的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商業歷史的時候,我常把這段歷史放在一個更加宏觀的歷史背景中來思考。這個宏觀的歷史背景就是中國大陸的現代化。改革開放之後20年,中國才開始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接軌,這個時間點是特別的有意思,因為中國大陸在還沒有充分進入現代商業和消費社會之際,網路產業就開始在襁褓中發展起來。
相比而言,美國和歐洲的網際網路發展,則是在一個完善和成熟的消費社會形成很久以後,網際網路產業才開始發展。我一直認為,這個宏觀上的「先後順序」必須關注,因為這個順序是中國和美國網路發展的宏觀環境、歷史階段的重大差異。時至今日,中國仍在時間和空間上處於梯度進入現代化的狀態。
時間上,中國大陸只有70年代之後出生的人才開始有著和其他已發展國家社會人群類似的現代消費。這就是說,只有40歲以下的人群是消費的主流人群,這是迥異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現代經濟體的,我們的消費能力只占整體人口的一部分,我們的商業並不是針對所有人。假設70後出生的人口,將會以較高的消費水準維持到60歲,那麼,中國大陸的消費和服務業可拓展的空間還是非常驚人的。
空間上,大陸擁有縮小版的世界格局,沿海內地、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的差距,類似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切的產業遷徙規律和消費特點一應俱全的在中國上演著,而且我們可以有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歷史可以參考。
這一點上,相比而言,已發展國家的消費商業在空間上是均質的,而中國大陸的各個地方則幾乎橫跨了現代商業史的不同階段,因此,留給創業者的空間是足夠大的。
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感慨,祖宗為我們留下的幅員遼闊和人口多樣性在消費時代的巨大作用。任何一點創新都可以獲得巨大的市場,而這個市場還可以在不同地域的消費形態中進行當地語系化,從而吸引巨量的風險投資在不同輪次反復追加,這個壯觀場面只有美國可以比擬(當然,印度是另外一個充滿潛力的市場)。
同時,改革以來的相近40年時間尚不足以讓傳統產業進入到成熟和穩定的時期,製造業的研發能力還沒有發展出來,消費和服務領域的品牌也沒有足夠穩定和強勢,當傳統的商業和經濟還在生長的時候,網際網路的列車呼嘯而來了。
如果說美國的網路承載了創新的歷史使命,那麼中國的網際網路和傳統產業一起承擔了產業「趕超」的任務。
舉例來說,美國的網路產業在提升商業管道效率上並不構成全盤顛覆性的力量,因為通路成本本身就很低,商業結構比較扁平化。而在中國,電商崛起的同時,傳統線下業態受到巨大的衝擊,這是因為電子商務去中間化和大幅降低通路成本導致的結果。
我們放眼未來10年、20年、30年看,如果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發展還處在「效率提升的階段」,品牌、內容、服務的歷史甚至還沒有開始,那麼我們仍然生活在國產品牌的「史前時代」。
中國作為五千年歷史的古老國家,累積了大量的審美經驗、設計、器物和生活方式,這一切現在都還沒有在大陸消費社會中有商業化的實現,我經常開玩笑說:「什麼時候國內有類似無印良品和優衣庫,那麼我們的消費社會發展和升級的任務才算真的完成了。」在這一點上,台灣具有重大優勢,如果發展得當,這個優勢將會在未來10年展現出來,而若能與中國大陸的市場、通路進一步結合,必將開出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嶄新消費和文化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