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0雜誌
吳漢中提到,世界設計之都不是比美的,而是比醜的在,但在醜的背後,擁有用設計思考改變城市的潛力。這次台北世界設計之都主題是「Adaptive City不斷提昇的城市」,所謂的提昇並非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大建設全面改造市容,而是透過設計思考,讓公民參與社會的改變,也就是解決台北這個城市現有的各種問題。
你想過為最基層清潔隊員設計裝備,提昇工作品質嗎?台北設計之都要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設計打造台北軟實力。以設計清潔隊員裝備為例,包括服裝、清掃用具到垃圾桶,讓第一線的清潔隊員能夠更舒適的維持城市的整潔,並找回工作尊嚴。再來針對行動不便者,還可以下載「愛的米其林」App,知道哪個餐廳有無障礙服務,可以和親朋好友一起吃頓飯。
除了軟實力,城市硬體的改造也體現在店家招牌上。如何展現店家的性格、卻同時提昇城市整體美觀?世界設計之都找來設計師,和店家共同討論後設計招牌,現在你到日星鑄字行等店家,就可以看到知名設計師聶永貞和店家共同設計的小招牌。台北市更透過老房子運動,募集各界資金,在兩年內改造19棟老房子,不讓市民的共同記憶因都更而消失。
台灣夜市小吃能登上國際舞台,讓倫敦的時尚雜誌記者們嘗得津津有味?世界設計之都計畫裡,讓台灣設計走向國際,透過食物設計(food design),找來在倫敦工作的台灣廚師和設計師合作,以「吃」來了解台灣的食物並感受生活氣氛。
吳漢中也說明,先前在台北公車站座椅設計背對公車道,引來爭議。其實當初設計是以一米寬大小街道作為背景,讓買菜族、年長者、輪椅族能夠有安全空間等公車,但實際放在不同街道,例如有兩米寬大的路上,便成為不必要的設計。從圖面到社會脈絡,設計最重要是和消費者溝通,不斷改進提昇,因此世界設計之都最重要的,還是讓公民參與都市設計,明年三月也將開放補助金額,讓民間加入設計改造城市的行列。
吳漢中說,過去社會讓人被迫選擇社會主流所認可最好的,而現在是允許人人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認為,設計能扮演改變中重要的角色,不只是產品,是以設計服務改變企業文化,不見得只是創造商業利益,而可以有改變社會的潛質。
資料補充:
吳漢中,現任2016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為「Career for Change 」翻轉工作發起人、我們創造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擁有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美國杜克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曾任職於亞洲開發銀行、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社會企業若水國際等,具有設計、管理與社會企業專業跨領域背景,著有《美學CEO》。
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簡稱WDC)是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所發起的全球性活動。WDC的徵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皆是由專業的評審團,從眾多申請的城市中選出最具有典範意義的一座,將其命名為世界設計之都。至今獲選世界設計之都的城市分別為2008年義大利杜林(Torino)、2010年韓國首爾(Seoul)、2012年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2014年南非開普敦(Cape Town)及2016年臺北(Taipei)。
評審團將這些城市評選為世界設計之都,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城市積極打造適合設計產業發展的環境條件,更是因為這些城市懂得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針對城市所面對的重大發展課題,提出令人激賞的解決之道(solutions)。每一座世界設計之都,都懂得運用創新創意的方法,發展出屬於每個城市的願景及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