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25歲,是人生最痛苦的時期


「你覺得25歲應該要做到什麼事?」
有些人希望能夠可以順利碩士畢業,有些人想要創業,有些人決定先當完兵,還有些人希望可以寫出一本小說。
有人說,15歲到25歲,是期許美好的未來;35歲看25歲有太多的遺憾;但真正的25歲,是人生最痛苦的日子。
所以我們在學長姐說社團發起這個話題,不過我們把年紀設在初出社會的25歲,希望藉由討論,讓年輕的朋友們知道「過來人」會有什麼想法,而還沒有25歲的人又對自己有怎樣的期待。


求學/初出社會時期,盡情探索自己喜歡的領域
有很多人會用30歲作為分界,或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25歲前都在讀書(大專或研究所),或剛開始工作幾年。
25歲前,因為學生時期比較沒有包袱,學長姐們的建議是不要對自己設限。在學校的時期就該多多嘗試跟探索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找到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現職BenQ亞太區總經理的李惇弘就提到,自己在求學的過程中,從高中可以讀炙手可熱的醫學系但改選機械系,大學探索到最後決定研究所改念管理碩士。他說,開始工作以後轉換跑道要花很大的力氣,所以趁著還是學生,有比較多的時間夠認識自己,而且嘗試所需的「成本」不高,才能大膽嘗試。
在最沒有壓力和時間成本的時刻好好找到自己的方向,確定未來想發展的領域後,然後專精這個領域,成為其中的專家,開始工作就能全力朝著目標前進。
制定5年計畫,反推自己需要的能力
有許多學長姊從「過來人」的角度往回看,希望當時的自己能夠把握交換學生的機會、多多增強外語能力、學習寫程式,或者完成騎車環島的夢想等。這些惋惜都來自25歲後的他們發覺自己需要增強的能力,或者開始工作後沒有那麼容易實現的夢想。
如果未滿25歲的你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些甚麼,從這些分享中可以推薦你一種方式:先訂下5年後的目標,往回推算達成目標需要的能力,再規劃如何在時間內讓自己獲得這些能力。
來台創業的日本人小哈說,大學出國遊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伊拉克的室友,當時正在進行的美伊戰爭讓他每天都很難過的在房間哭。小哈想幫助他,這個念頭也間接讓他決定要在30歲左右創一家和網路有關的公司,希望能藉著未來發展的趨勢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所以他開始找能夠幫助他達標的工作機會,例如加入網路行銷公司、申請到當時發展最快的上海工作等等。他也幸運地如自己規劃、經過一連串的磨練,如今31歲的他正在開始自己的網路事業
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
32歲的郭于鼎分享,他很早就希望30歲的自己能夠年薪破百萬、組成自己的家庭,「說得更直接一點,其實是不想愧對爸媽花在我身上的投資。」當年知道自己填上私立大學,他很快決定未來要讀國立大學研究所,取得較有優勢的學歷才能往目標邁進。
於是他在大學參加了一些對申請研究所有幫助的社團和工讀經驗,順利進入政大研究所。後來進入自己喜愛的遊戲產業做出成績,更在今年結了婚,並且跳往知名的外商遊戲公司。當初他給自己的兩個目標算是成功達成。
不知道現在要做什麼?最快的方式就是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這種想像可能來自家人、朋友,可能是對角色的想像、對成就的想像。當你對於目標有渴望跟期待,就會有更大的動力思考和規劃,並且實行。
也許,「想做的」跟「能做的」事情永遠有差距,但當我們長到了25歲,會有更實際的目標。也許你覺得25歲面臨這樣的抉擇是痛苦的,但這表示你正在往「更好」的過渡期。
有句廣告詞說「變美麗25歲以前都還來的及」,對未來的想像也一樣。越早開始想像,就有越多時間準備,讓想像成真。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最新公告

學員作品

分校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