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承電腦忠孝分校
出處 : 數位時代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6836
編按:關於洪士灝的文章「創業比賽不該只是作文大賽而已」,數位時代首先整理了一些創業圈相關人士的討論,成為「做老題目沒什麼不好,重點是創業競賽的目的」。錢思敏博士則企圖以資訊不對稱的觀點,回應前兩文。
台灣創業競賽來自於政府各部會所主辦者相當多,在中央政府部會或地方政府部會等的各種創業推動計畫之中,會新參與並進行創業提案的活血,絕大多數是大專院校團隊。也因此,從大學生生活範疇的角度來看,也不難想見大學生會想到外送、旅遊等題目,因為這些題材就是由他們的生活經驗而來。
前文的討論者們雖然點出重點是「創業比賽參賽者提案的實質內容」與「創業競賽的舉辦目的」,但我覺得更應該要被強調並關注的其中一個議題,
其實是後進創業家面臨的資訊不對稱:
- 這些新的創業團隊有沒有有效的管道,得知哪些創業主題曾經被提案過?
- 那些曾經被提出解決方案的假設或想像是甚麼?
- 而當初的結果是為什麼不被接受?(編按:被接受搞不好早就出名了)
創業圈內的大咖們,無論是媒體工作者、投資人或連續創業家等,因為每天評審著各式各樣的競賽題目,早就很清楚那些主題最常被提出來;也熟悉這些主題背景的設定下,已經有哪些創業團隊如何地去玩這些主題、嘗試過何種解決方案、或已經提出什麼樣的想法但被市場打過槍。但問題是,永遠有新的創業團隊,這些創業團隊未必能夠在這前後每戰必與。這些新團隊不知道這些主題早就被做爛是很合理的事情,也就不能怪罪為何永遠有新團隊總是找同樣類似的主題做了。
其次,我同意創業競賽主題不應該被限制。因為就算是同樣的食材,不同的人掌廚,也往往能端出不同的菜色出來。就算是過去一再被提過的主題,解題方式仍然有可能會被改進,應用其他更新的技術、模式、成功範例來改良套用。過去的問題,在現在的科技水準和網路應用環境下能夠被解決的,已經越來越多了。若團隊在同樣主題下應用新技術及創新模式,發想出更多不同的創業方案,推進應用水準的幅度,不就是舉辦創業競賽的重要目的之一嗎?
為了要避免創業團隊總是提出相同的題目,也老是走別人走過的路。有沒有可能有一些方法,可以協助創業團隊在提案前,就能對曾經被提案過的議題進行研究。事實上,創業團隊本來應該在提案前,廣泛蒐集並研究相關構想是否曾經被提出過。但要新的創業團隊自己對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提案內容進行完整地資料蒐集,相對是困難的。畢竟過去發生的比賽裡,多數的創業提案可能是不被公開的,或無法被公開的。提案的題目與內容等等資訊,通常是私下流通的。若創業團隊沒有相關人脈或資源可以運用,取得此類可能無法被公開的資訊,當然很難避免上述狀況,也就很難怪罪老題目一直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了。如果創業團隊能夠有效取得過去提案的資訊,而且可以在原提案的基礎下,進一步找到方法,成功解決當初無法被處理的問題,就是極具價值的事情。
最後,任何網路創業的提案,當然都應該思考獲利機制和商業模式,「廣告、電商、付費服務」,本來就是平台的重要商業模式,重點是如何藉由獲利機制的建立,吸引平台流量、有利可圖,相信自然就會找到願意付錢的買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